化脓性汗腺炎

化脓性汗腺炎

概述:化脓性汗腺炎(hydradenitis suppurativa)是大汗腺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,常发于腋窝、外阴、肛门周围等大汗腺分布区域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,发于外阴及肛门部者可为大肠杆菌或变形杆菌。肥胖、多汗、局部卫生欠佳、搔抓等因素,均易诱发本病。由于某些原因,如大汗腺口角化或排除不畅,可招致细菌感染而引发本病。本病可与聚合性痤疮、化脓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同时存在,称为毛囊阻塞三联症(follicular declusion triad)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Shelleyhe和Cahn(1995)在实验模型中发现,粘胶带堵塞毛囊口之后,细菌感染可导致远端大汗腺导管发生角质性栓塞,大汗腺导管扩张,出现炎症。堵塞的大汗腺导管破裂后,炎症向邻近大汗腺扩散,形成脓肿、破溃、纤维化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初起为单发或多发的皮内或皮下豌豆大小的炎性硬结,以后化脓,形成有波动感的半球状脓肿,无中心脓栓。红肿明显,自觉疼痛,愈后遗留瘢痕。有的邻近硬结互相融合,呈条索样,破后形成瘘孔,愈后常呈增生性瘢痕。常伴有发热、全身不适,继发淋巴结疼痛肿大,患肢活动受限。好发于大汗腺分布区,腋窝多见,亦可发生于外阴、肛门周围、乳晕等处。青春期及中年妇女多见。女性主要在腋窝部及乳晕部。男性主要在外阴及肛门部。病程迁延,反复发生,多自一侧开始,对侧亦可发生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:初起时大汗腺附近有很多中性粒细胞,还有密集成团的葡萄球菌。以后小汗腺也可受累,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。最后腺体被破坏,周围有异物巨细胞浸润。愈后皮肤附件均被破坏,并形成广泛纤维化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好发部位、临床表现可以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淋巴结炎结节较大、坚实,炎症浸润较深,附近有化脓灶。
    此外,溃疡性损害还需与皮肤瘰疬性结核鉴别,单纯腹股沟损害要与腹股沟肉芽肿性病淋巴肉芽肿等鉴别。会阴区的结节和窦道要排除乙状结肠憩室和Crohn病。可根据临床症状及血清学、组织病理学等检查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内用药  最好通过药物敏感试验,选用敏感性最强的抗生素。同时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或皮损内注射,短期可能有效。以上治疗均无效时可用醋酸氯羟甲烯哚酮治疗2~3个月,阻断睾酮,能使损害较快消退。
    2.外用药  局部首先保持清洁,外用0.1%依沙吖啶(利凡诺)溶液、0.5%新霉素溶液、5%腐殖酸溶液或马齿苋煎液等清洗患部或湿敷,或纯鱼石脂外涂。对已成熟的脓肿要行切开排脓。
    3.其他  早期可用超短波,浅层X线放射治疗。对顽固性病例可行手术切除后皮瓣移植植皮。
    4.中医治疗  同毛囊炎。

预后

预后:病程迁延,反复发生。愈后遗留瘢痕。

预防

预防:
    1.注意皮肤卫生,加强身体锻炼,增进皮肤的抵抗力,避免出汗时冷水浴面。
    2.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。对于皮肤病,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,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。防治皮肤损伤,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。
    3.衣帽、毛巾、面盆等禁止公用,防止接触传染,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。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。在患病期间,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,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,以防扩延。
    4.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。少食厚味食物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